法治網首頁>>
夯實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科技支撐
全國人大常委會科學技術普及法執法檢查側記
發布時間:2022-06-16 16:29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寧寧

施行20年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對科學技術普及法的執法檢查。6月6日至11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蔡達峰率隊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科學技術普及法執法檢查組對新疆進行檢查。

從東疆、北疆到南疆,從城市、社區到鄉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從場館、基地到企業,6天時間里,檢查組對區市縣鄉村博物館、科技館、科學院所、科普教育基地、學校、企業等開展了實地檢查,多渠道了解新疆科普工作的成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執法檢查工作基本覆蓋科普工作主體和各類型科普設施,兼顧各群體科普工作。

有亮點、有成效、有不足、有困難。從執法檢查情況看,科普法施行以來,新疆對科普工作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為提高科學素質服務創新,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夯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礎提供了重要支撐。與此同時,貫徹落實科普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明顯

科普工作關鍵是基層,落點在基層,因此,執法檢查組將檢查重點也選在了基層。

6月8日,檢查組一行來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什力克鄉下和力克村。

一年前,2021年6月,村里的科普館建成開放,這讓村民們興奮不已。開館后,4年級小學生熱比耶·買合木提成了這里的“??汀?。每次來這里參觀體驗,他都有一種舍不得離開的感覺。他開心地說:“沒想到,我們村也有了和城里一樣的‘科技館’?!?/p>

這里的講解員介紹說,科普館投入使用以來,組織干部、群眾、學生等參觀學習,實現全覆蓋,接待參觀共400余場、4300余人次。

同樣感受到科普帶來了幸福感的,還有尉犁縣阿克其開村的村民們。阿克其開村科普館占地面積230平方米,以鄉村振興為主題。引人注意的是,在這所科普館里,有維、漢兩種語言的圖文視頻,互動式地向群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第一次看到采用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的科普形式,村民們大為震撼,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很多村民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小小的村級科普館釋放出了科技的強大力量。

“2021年3月以來,我們在巴州試點開展鄉村科普館建設。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巴州先后投入8000余萬元建成117個鄉村科普館,經過一年多的試點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弊灾螀^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光強介紹說,在巴州的示范帶動下,全疆各地已陸續啟動鄉村科普館建設。截至目前,全疆已建成鄉村科普館138個,在建或正在籌建的有113個,累計接待群眾240余萬人次,鄉村科普館已成為農村群眾身邊的“科技館”、鄉村振興的“孵化器”和文化潤疆的“大舞臺”,深受村民們歡迎。

但從地域發展看,新疆的科普工作仍處于不充分不平衡發展狀態??破辗▽δ媳苯破瞻l展不平衡的調節能力有限,經費和人才“北多南少”的局面仍未改變。執法檢查發現,目前新疆地區的縣鄉兩級特別是鄉、村以及社區基層,科普機構還不健全,編制、人員、經費、設施較為短缺,科普工作管理力量也比較薄弱。一些科普工作,重活動、輕日常;規定動作多、自選動作少。法律實施的“最后一公里”障礙尚待打通。

增加資源投入豐富科普形式

面向公眾科普,傳統的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等場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執法檢查組對12個新疆各地各級博物館和科技館進行了實地檢查。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這些博物館、科技館現場,很多科普活動變“參觀”為“參與”,參觀群眾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直接參與其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了青少年對科技的興趣,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科學的無窮魅力。

如何更好提升科普成效,是當前科普工作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實踐中科普活動普遍存在形式過于傳統、科普效果不佳等狀況,科普活動的傳播渠道與開展形式也較為單一,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度窨茖W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提出,“破除制約科普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等創新提升,提高科普的知識含量,滿足全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

在疆期間,執法檢查組還前往多所學校進行實地檢查。這其中,既有石河子大學、喀什大學等高等院校,也有庫爾勒實驗中學、伊寧市第三中學以及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學等中小學。走進這些校園,一個個動植物展覽館,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科普活動,一個個妙趣橫生的科普課堂,既“有意義”,又“有意思”,激發了學生們的極大熱情。

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共建共享

南面毗鄰天山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二師西山農場,自然條件優越,全國唯一一家由企業打造的奶??破罩行摹鞚櫲闃I絲路云端牧場奶??破震^即坐落于此。6月6日,執法檢查組一行來到該科普中心了解情況。

走進科普中心,從奶牛的發展歷史到新疆傳統民族乳制品奶酪制品的制作過程,再到酸奶文化展示,相關科普知識一應俱全。緊挨著科普中心,還有一個飼養著1500頭奶牛的養殖基地。游客在科普中心二樓透過玻璃窗,就可以看到奶牛飼養以及擠奶的整個過程。在科普中心,游客不但可以學到很多與奶牛相關的知識,還可以預約親自體驗如何給奶牛擠奶,與奶牛來一次“親密接觸”。這里已經成為集旅游觀光、科普教育和示范養殖的科普、文旅一體化的綜合基地。

科普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長期以來,大多數情況下科普都被當作公益性事業,基本上以國家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力量參與力度不夠,一直是我國科普領域的短板??破辗ǖ诹鶙l規定,國家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科普事業。社會力量興辦科普活動可以按照市場機制運行。第十三條規定,科普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社會各界都應當組織參加各類科普活動。

執法檢查中,有部門反映,目前現有展教資源數量少且更新周期長,全社會優質資源的集成和共享還不充分,尚未形成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展教資源共建共享的局面。同時,社會層面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尚未形成促進科普基礎設施資源共享的政策體系和激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的有效機制。

鑒于此,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建議,加大科普經費支持,著力打造一批具有自治區特色的科普基地,鼓勵市場主體參與建設科普基地,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相應補助探索,在基地運營方式上更加靈活,充分發揮基地用途。

健全激勵機制加強人才儲備

石河子大學教授李樂是一名“科普達人”。由于在科普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去年,年紀輕輕的他被評為正教授。

李樂所在的學院有一個中藥標本館,這里也是自治區的科普基地。這些年來,學院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開展科普工作。一方面,邀請群眾,中小學老師、學生等來場館參觀。另一方面,老師和學生走出校園開展用藥安全知識宣講。同時還積極開展線上科普,目前,發布的在線視頻大概有200多個,在線關注用戶已經超過60萬。

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作用,離不開一支科學素質高的科普隊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科普專兼職人員為主、科普志愿者和援疆人才為輔的科普人才隊伍。截至2020年,全區共有自治區學會104個,企業科協144個,高??茀f20個,擁有科普專職人員8000余人,科普兼職人員2萬余人,注冊科普信息員15萬人。這支隊伍長期活躍在科技館、科技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小學、田間地頭等科普一線,為自治區科普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但自治區仍面臨科普人才相對匱乏的問題。表現為科普工作者數量不足、專職人員較少、人員隊伍不穩定且構成較為單一,發動各行業,尤其是各學科領域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隊伍、參與大眾科普程度不夠??破杖瞬艑I化水平不高,懂科普、會科普的“能人”有限。

下一步,自治區將穩定和擴大科普隊伍。持續加大對科普人員的技能培訓,進一步建立健全科普人才激勵機制,加大對優秀科普人員的獎勵激勵,規范日??破贞犖榭茖W化管理,不斷提高科普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為社會提供更好的科普服務。

責任編輯:張美欣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