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網首頁>>
B站虛擬主播自稱被拐賣引關注
發布時間:2022-07-22 15:13 星期五
來源:法治網輿情中心

■ 輿情綜述


5月21日17時許,B站虛擬主播“柏凜Porin”發布一則名為《關于我消失了半年其實是被拐賣了這件事》的視頻引發網民關注。視頻中,該主播聲稱在某晚在回家路上,被幾個自稱是警察的人以其家中IP地址被盜用要做口供為由帶上一輛面包車,隨后被賣給一位中年女性,并遭到打罵虐待,半年后才被警察救出。


在該視頻評論區,多數網民留言對UP主的遭遇感到同情,并對當下的社會治安環境表示擔憂;但也有不少網民對其中涉及的細節進行追問,認為許多關鍵信息存在缺失,內容令人生疑;少數網民則表示即使該UP主所說為假,也希望能借此機會警醒其他女性,起到反拐作用。據了解,該賬號屬于虛擬主播,UP主以“睡魔”自稱,所屬社團的官方賬號為“MOFU-F”,是一家MCN公司。視頻發布僅數日播放量就達70萬次,賬號新增粉絲2萬人。此事也引起較多網絡大V和UP主的關注,有博主通過分析該賬號近期動態,質疑其虛構拐賣經歷進行炒作。


5月31日晚,“柏凜Porin”所屬社團官方賬號“MOFU-F”辟謠稱,經警方查證,《關于我消失了半年其實是被拐賣了這件事》視頻內容不屬實。B站官方也發布公告稱將對該賬號予以永久封禁,并將在全站范圍內展開MCN機構虛假內容問題清查。6月1日,“@沸點視頻”對此事進行報道,并主持話題“#b站虛擬主播稱消失半年是被拐賣#”,閱讀量高達2.9億?!傍P凰網視頻”報道是透露“該UP主在視頻中使用女聲”等細節,致使此事在微博平臺再度引發熱議。多數網民對涉事人員無下限編造謠言博取眼球、騙取流量的行為感到不齒,認為是在消耗公眾善意;部分網民要求公安機關對造謠行為進行依法嚴懲,以扶正網絡輿論風氣;少數網民猜測涉事UP主為男性,并以此掀起性別對立爭論。據“@江寧婆婆”透露稱,警方在調查拐賣事件上花費較多精力,6月8日,微博大V“@盧詩翰”稱UP主是個女主播,用變聲器只是處于行業“聲音美化”的日常操作。截至6月9日12時,相關報道120篇,微信文章466篇,微博超3.3萬條。


■ 輿情點評


此次造謠風波手段青澀、漏洞百出,卻在多個平臺引發大量關注和討論,傳播策劃手段和背后的受眾心理值得思考。首先,該事件最鮮明的標簽是“拐賣”,繼江蘇“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以來,公眾對于此類話題的關注度持續高漲,因此該視頻率先在情緒上引發觀者同情。加之UP主作為重新回歸的虛擬主播賬號,部分受眾作為其粉絲,與其產生較強的情感鏈接,在情緒占據上風后,對于事實的判斷就會有失偏頗。其次,此次造謠的內容文本堪稱“小作文”敘事的變體,UP主將自己塑造成弱小、可憐、無助的形象,激發網民保護欲,并通過精選評論,留下鼓勵UP主并分享險些被拐經歷的網絡評論,營造出“女性安全普遍受威脅”的虛假意見氣候,渲染網絡恐慌情緒,無形中助推該視頻“出圈”,不少網民還據此認為該事件“開啟b站的‘大拐賣時代’”。此外,境外炒作信息倒灌至境內也加劇了謠言的迷惑性,最終通過挑起爆料者的性別之爭,將輿論熱度推升至頂點,導致一次來自小眾平臺的造謠最終演變為大范圍的性別對立輿情。


流量是虛擬主播獲取收益的重要指標,若平臺缺乏規制,便可能出現各種嘩眾取寵甚至違法犯罪行為。該事件最終由賬號所屬公司和平臺發聲澄清,提醒相關平臺需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核查與監管機制,及時處理不良失范行為,以避免類似問題再現。




來源:《政法輿情》2022年第19期

作者:法治網輿情中心輿情分析師 任靜

編輯:彭曉月 李思彤

獨家原創作品 轉載或引用請注明來源及作者


責任編輯:劉音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