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網首頁>>
三江源國家公園探索“條例+法律”聯合執法模式
筑牢長江源頭重要生態屏障
發布時間:2022-07-29 16:44 星期五
來源:法治日報——法治網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光明

三江源國家公園面積19.07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正式設立的第一批國家公園之一,第一個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條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三江源特點的國家公園體制創新之路。

“我們強化源頭意識,勇擔源頭責任,積極探索長江保護法與《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協調配合、聯防聯控,推動形成更加健全的長江流域系統治理的法治格局,筑牢長江源頭重要生態屏障?!比磭夜珗@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湘國說,結合《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實施,積極探索長江流域保護“條例+法律”的聯合執法模式,為進一步提升長江保護法的實施效能提供良好的執法體系支撐。

同時,緊密結合長江保護法,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遠景目標重要內容,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基礎上,編制出臺生態保護、社區發展與基礎設施、環境教育等領域的5個專項規劃,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園規劃體系。制定了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科研科普、訪客管理等13個管理辦法,推動形成“1+N”的法律和政策制度體系。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還與省高院、省檢察院建立生態保護司法合作機制。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先后設立三江源生態法庭、三江源地區人民檢察院、三江源生態公益司法保護中心、治多縣人民檢察院駐長江源(可可西里)園區國家公園治多管理處公益訴訟檢察聯絡站等機構,推進生態公益訴訟工作和生態環境案件審判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為共同解決三江源國家公園及其周邊區域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問題提供新途徑,健全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司法保障。

為了“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參與長江保護建設。創新設置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將放牧員轉為管護員,園區全面實現了“一戶一崗”,現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6年來共投入16.3億多元,戶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不僅帶動當地牧民就業增收,還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根在三江源頭。

“我們會通過努力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完整履約樣板,打造‘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展示窗口和中國國家公園典范?!蓖跸鎳f,下一步,將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監管治理能力體系,強化監管與執法,提升執法效能,建立健全三江源國家公園執法監督責任追究制度,優化配置資源環境執法局、森林公安局和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分區派出所執法力量,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協同執法、高效聯動的國家公園執法監管模式,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責任編輯:張美欣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